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诗人 (308)

唐寅 🔥

唐寅(yín),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归有光 🔥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张岱 🔥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杨慎 🔥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施耐庵 🔥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原籍苏州,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柳如是 🔥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高濂 🔥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戚继光 🔥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文徵明 🔥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刘基 🔥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 🔥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夏完淳 🔥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文嘉 🔥

文嘉,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 文嘉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师。文家后来还出了位名气极大的人:文震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嘉精于鉴古,临古之功也深,画风传乃父衣钵,惟所闻古人名迹至多,故下笔能脱去习俗,颇不易得。 文嘉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继承家学,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迳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兄,画得征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然,文嘉一生一直在追求,王世懋在《跋文嘉书古诗十九首》后称:“休承晚年书奇进,几不减京兆。”传世作品有嘉靖十九年(1540)作《山水花卉图册》十开,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二十年(1541)作《垂虹亭图》卷藏苏州市博物馆;万历元年(1573)作《寒林钟馗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江南春色图》卷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水亭觅句图》轴、《设色山水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秋塘红藕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石湖小景图》轴、《夏山高隐图》轴、《琵琶行图》轴、二年(1574)作《溪山行旅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沧江渔笛图》、《曲水园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 享年八十三岁。 他还对藏书亦不遗余力,藏书楼有“归来堂”,藏书印有“五峰山人”、“元珠室”、“五峰樵客”、“肇锡余以嘉名”等。精于书画和鉴别古籍,著名藏书家项元汴每遇到宋椠元刻时,则聘文彭、文嘉兄弟,为其鉴定版本,故项墨林藏书皆精妙绝伦。文氏藏书散佚约在明万历末年至崇祯间,清代藏书家如张均衡、张金吾等曾收藏有文氏旧藏,多是宋刻善本。著有《和州诗》、《严氏书画记》等。孙文从鼎,字定之,继承藏书,并另有藏书处为“心远阁”、“园贤堂”、“惜阴斋”等。孙文从简(1574~1648),字彦可,号枕霞老人,亦能藏书,有“开云楼”。

于谦 🔥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李东阳 🔥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董小宛 🔥

江苏苏州人,名白,字小宛,号青莲,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明崇祯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汤显祖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张煌言 🔥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袁凯 🔥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无名氏 🔥

明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林景清

林景清,闽县人。成化己亥冬,以乡贡北上,归过金陵。院妓杨玉香,年十五,色艺绝群,性喜读书,不与俗偶,独居一室。贵游慕之,即千金不肯破颜。姊曰邵三,虽乏风貌,然亦一时之秀。明宪宗时期,金陵妓。才情不俗,孤傲清高。

高启 🔥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杨玉香

杨玉香,明宪宗时期, 秦淮河畔名妓。才情不俗,孤傲清高。一日,她与奉命入朝闽县世家子林景清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林景清与杨玉香可真是恩爱不绝,形影相随,真如新婚夫妇一般。数月之后,林景清的父亲催他返家,他只好先返回家乡,禀明父母之后再来接杨玉香。临行前,杨玉香郑重地将琼华馆改为一清馆,表示此馆今后只接待林景清一人,不再有他客。

袁宏道 🔥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马湘兰 🔥

马湘兰,秦淮八艳之一,生于金陵,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是秦淮八艳之一。 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主要作品,《湘兰集》《三生传》《墨兰图》

钱福 🔥

钱福,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终年四十四岁。明代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之后。自幼天资聪敏,才思过人,七岁即能作文。少年时即为名秀才,与同县顾清、沈悦齐名,人称“三杰”。曾游小赤壁,对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那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奇句。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名及第(状元),廷对策三千余言,词理精当,不用草稿。任职翰林院修撰,更致力于诗文,雄视当世;才高气奇,数千言立就,词锋所向,无人可与抗衡。又工八股文,王夫之称与王鏊齐名,曰“钱王两大家”。性坦率,喜饮酒,每饮至醉,往往言语伤人,因而不为同列所喜,致招谤议。弘治六年(1493)任会试同考。后即托病告归,不再出仕。 诗文有名一时,四方求者极众,常于宴席上一面应酬宾客,谈笑风生;一面对客挥毫,众得所请而去。对松江知府刘琬落落不加礼,刘琬怀恨于心。后刘琬被人诬告,钱福闻讯后,急至吴门(今苏州),为刘琬辩白,因得缓解。刘琬深为感激,欲求亲近,而钱福一如既往,并不加以理会。钱福去世,刘琬哭祭,出资造墓,请沈悦写行状,顾清写传记。 著有《鹤滩集》(6卷附《鹤滩遗文》1卷)、《尚书丛说》等。辑有《唐宋名贤历代确论》(10卷)传世。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

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主要作品,《南都寄侯公子书》。

朱庭玉 🔥

朱庭玉( “庭”或作“廷”) ,生平、里籍均不详。本名舒新斌,主要作品《天净沙》朱氏有[南吕·梁州第七] 《归隐》云: “归来好向林泉下。” “留心垂钓棹鱼舟差,汾水岸晋山坡。” 朱氏曲中多指晋地风物。据此知,朱氏可能是山西人。待考。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朱栴

朱栴(zhān),明朝藩王。号凝真。朱元璋第十六子,齿序第十五子,母妃皇贵人余氏。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李贽 🔥

明福建晋江人,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髙官,志在鉅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菴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妓女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沈周 🔥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王守仁 🔥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顾横波 🔥

顾横波,原名顾媚, 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工诗善画,善音律,尤擅画兰,能出己意,所画丛兰笔墨飘洒秀逸。作有《海月楼夜坐》、《花深深·闺坐》、《虞美人·答远山夫人寄梦》、《千秋岁·送远山夫人南归》等诗词,收入所著《柳花阁集》。受诰封为“一品夫人”。

王磐

王磐字鸿渐,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做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世人称之为“南曲之冠”。王磐散曲存小令65首,套曲 9首,全属南曲。著有《王西楼乐府》、《清江引·清明日出游》、《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陈继儒 🔥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诸生。志尚高雅,博学多通,少与同郡董其昌、王衡齐名。年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米,兼能绘事。董其昌久居词馆,书画妙天下,推眉公不去口。眉公又刺取琐言僻事,编次成书,远近争相购写,于是名动寰宇。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卒于家。有《眉公全集》。

陈子龙 🔥

明末松江府华亭人,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海士,号大樽。少有才名,与夏允彝等结几社,又参加复社。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东阳许都起事,子龙以故交劝降,许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杀之。子龙争,不能得。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请练水师,言中兴之主当身先士卒。不听,辞归。南都失,遁为僧。寻受鲁王兵部尚书,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时谥忠裕。子龙以风节著,诗词古文亦称大家,领袖明末文坛。词尤有名,与同里诸名士形成云间词派。有《湘真阁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子龙尚辑有《明经世文编》。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张红桥 🔥

明福建闽县人,居红桥之西,因自号红桥。聪敏善诗文。豪右争欲委禽,红桥不可,欲得才如李青莲者事之。后归福清林鸿,鸿游金陵,感念成疾卒。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郑成功

明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不久病卒。

俞彦

俞彦,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韩邦靖

明陕西朝邑人,字汝度,号五泉。韩邦奇弟。正德三年与兄同登进士。授工部主事。上疏指斥时政,触怒武宗,下狱,夺职为民。嘉靖初起为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岁饥,力请发帑赈饥,不报。遂乞归。抵家病卒。有《朝邑志》、《五泉诗集》。

屠隆

明浙江鄞县人,字纬真,一字长卿,号赤水、鸿苞居士。少时才思敏捷,落笔数千言立就。万历五年进士。除颍上知县,调青浦县。在任时游九峰、三泖而不废吏事。后迁礼部主事。被劾罢归,纵情诗酒,卖文为生。著作有传奇《彩毫记》、《昙花记》、《修文记》,另有《义士传》、《冥寥子》、《由拳集》、《白榆集》等。

张溥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天如,号西铭。幼即嗜学,读书每反复手抄,因以“七录”为斋名。天启四年,同创应社。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归,于次年集郡中名士,创立复社,并与应社合而为一。三年,与吴伟业同中举人,并于南京开复社大会。四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六年,复社苏州虎丘之会,到者数千人。于是复社之声气通朝右。同里监生陆文声与张采有隙,求入社不许,乃诣阙告“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严旨穷究,及周延儒再相,事始得解,而溥已卒。诗文敏捷,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有《七录斋集》,又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公鼐

明山东蒙阴人,字孝与。公家臣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泰昌时,累官国子祭酒。熹宗立,进詹事府詹事。疏请将光宗事迹于实录外别为一录,不许。天启初,迁礼部右侍郎。见魏忠贤乱政,引疾归。后被劾落职闲住卒。崇祯时谥文介。有《小东园诗集》。

王叔英

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王世贞 🔥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慎中

明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职与诸名士讲习,学大进。令诏简部属为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璁欲见之,固辞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官终河南参政,以忤夏言落职归。古文卓然成家,师法曾、王,与唐顺之齐名,而自以为过之。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有《遵岩集》。

王世懋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敬美,号麟洲。王世贞弟。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以父丧归乡,久之除南仪制主事,出为江西参议,陕西、福建提学副使,擢南京太常少卿。好学善诗文,名亚其兄,人称小美。有《王奉常集》、《艺圃撷馀》、《窥天外乘》、《闽部疏》、《三郡图说》等。

支如增

暂无简介

王九思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王鏊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济之。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闭门读书,远避权势。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亦不相往来。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以忧去。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閤大学士,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鏊初开诚与言,偶见听纳,后瑾专横更甚,祸流搢绅,鏊不能救,乃辞官而去。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等。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王夫之 🔥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王佐

明广东海丰人。永乐中举人。入国子监,以学行闻。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宣宗所知,超拜户部侍郎,巡视太仓、临清、德州诸仓积弊。正统七年进尚书,调剂国用,节缩有方。死于土木之变。

王野

明浙江山阴人,字贞翁。家贫,肆力经史,筑室卧龙山南,教授自给。晚岁喜读《易》,习养生,徜徉山水间,自号蜕岩道人。为诗冲淡自得,书法直逼赵孟頫。有《周易衍义》、《蜕岩诗集》、《弦诵新声》,辑有《绍兴名胜题咏》、《五灯集要》、《湖山纪游》等。

王元俸

王元俸,字尔玉,号石虚。东莞人。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方太古

明浙江兰溪人,字元素。读书学古,不应征召,遍游吴楚名胜。正德时隐于白云源,自号一壶生。嘉靖初徙居金华,晚年归故里,自号寒溪子。

方文席

暂无简介

毛铉

明浙江山阴人,字鼎臣。洪武中以荐授国子学录。为人轻荣利。善诗歌,备汉魏以下诸体,为文亦高简有法。曾从唐肃受《毛诗》。有《北郭集》。

王谊

暂无简介

王彦泓

明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王叔承

明苏州府吴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复名灵岳,自号昆仑山人。少孤。不学八股文应举。家贫,为赘婿,被妇翁逐出,携妇归家,贫益甚。入都,作客于大学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觅之,往往卧酒楼,欠伸不肯应。与王锡爵为布衣交。三王并封议起,叔英遗书数千言,谓当引大义,以去就力争。曾纵游吴越闽楚及塞上各地。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卒于万历中,年六十五。有《吴越游编》、《楚游编》、《岳游编》等。

王思任

明浙江山阴人,字季重,号遂东。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推官。后为九江佥事,罢归。居官通脱自放,不事名检,遇达官大吏,疏放绝倒,不能自禁。鲁王监国时,任礼部侍郎。清兵入绍兴后,居孤竹庵中,绝食死。工画,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抹。好以诙谐为文,仿大明律制《奕律》,另有《律陶》、《避园拟存》、《谑庵文饭小品》等。

史鉴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明古,号西村。于书无所不读,尤熟于史。论千载事,历历如见。对时事及时人言论,得于闻见者,勤于笔录。文章纪事有法。诗学魏晋。弘治、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有《西村集》。

叶小鸾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琼章,一字瑶期。叶绍袁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蝶,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申佳允

暂无简介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任环

明山西长治人,字应乾,号复庵。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广平、沙河、滑县知县,迁苏州府同知。三十四年,与俞大猷破倭寇于陆泾坝、马迹山,斩获颇多。环与士卒同寝食,所得悉均分。将士感激,愿为用命。官至山东右参政。有《山海漫谈》。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朱九江

暂无简介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朱元璋

即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人。初名重八、兴宗,字国瑞。幼年穷苦,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旋即出外化缘乞食。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投郭子兴部红巾军,自亲兵升九夫长,娶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号“朱公子”,始改名取字。次年,擢为镇抚。十五年,子兴死,子郭天叙受宋龙凤政权任为都元帅,以元璋为左副元帅。同年,渡江攻集庆。天叙阵亡,元璋独任元帅府事。十六年,克集庆,改称应天府,遂称吴国公。此后,东与张士诚争江浙,西与陈友谅争长江中游地区。宋小明王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攻杀陈友谅。次年,称吴王。龙凤十二年,围张士诚于苏州。次年,始称吴元年,破苏州,俘杀张士诚;继之,出兵北伐。又次年,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克大都,灭元。陆续攻克南北各地,屡次出塞攻击北元。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杀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在位时严惩贪污,以操之过急,不免冤滥。屡兴大狱,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死者数万人。开国功臣多非善终,文人学士以文字取杀身之祸者亦有多人。定八股取士之制。严禁百姓私往海外贸易,禁用白银交易。

宋应星

明末江西奉新人,字长庚。万历举人。曾任分宜教谕、汀州推官、亳州知州。崇祯十七年弃官回乡,卒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生平博学多能,注重实学,尤究心农工生产技术。有《天工开物》、《野议》、《谈天》、《论气》、《思怜诗》等。

吴承恩

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吴邦桢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子宁,吴山子。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擢湖广按察使,政绩颇著。后改陕西,致仕卒。

吴宽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卒谥文定。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书法。有《匏庵集》。

何吾驺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何巩道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杜濬

明末清初湖北黄冈人,原名绍先,字于皇,号茶村,又号西止,晚号半翁。明崇祯十二年乡试副榜。避乱流转于南京、扬州,居南京达四十年。少倜傥,欲赫然著奇节,既不得于所试,遂刻意为诗,以此闻名。著有《变雅堂集》。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号中和。至元三年辟为四川行省员外郎,九年改东川顺庆宣课大使。官至成都防城总管。卒谥忠敏。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沈际飞

暂无简介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沈宜修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李流芳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茂宰,又字长蘅,号香海,又号泡庵,晚号慎娱居士。万历三十四年举人。两应会试不第,遂绝意进取,誓毕其余年,读书养母,刳心学道,以求正定之法。工诗善书,尤精绘事。知县谢三宾合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及流芳诗,刻为《嘉定四先生集》。居南翔里,其读书处名檀园。有《檀园集》。

沈明臣

明朝诗人,字嘉则,号句章山人,晚号栎社长,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为博士弟子,擅长书法。与王叔承、王稚登同称为万历间三大布衣诗人。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嘉靖中为诸生,与顾汝修友好,与同邑余寅、山阴徐渭同参胡宗宪幕府。当时胡宗宪“宴将士于烂柯山,明臣作《铙歌》十章,宗宪令刻于石,名震一时。”待胡宗宪系狱死,幕客星散,唯独明臣哭墓下。后流落江湖,放浪诗酒。晚年在乡里授课为业。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五月二十四日卒,寿七十馀。万历宰辅沈一贯是沈明臣的侄子。歌诗约七千馀首,著有《越草》一卷、《丰对楼诗选》四十三卷。另著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通州志》等。

李开先

明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罢归,治田产,蓄声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为新声小令,诗歌豪放,尤工词曲,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自谓藏曲最富,有“词山曲海”之目。曾刻元乔梦符、张小山小令。作传奇《宝剑记》,又有《登坛记》,今佚。又有《词谑》、《闲居集》。

李英

明西番人。父南哥洪武中率众归附,授西宁州同知,进西宁卫指挥佥事,英嗣官。永乐十年以镇压叛番,进都指挥佥事。宣宗朝擢右府左都督,恃功而骄,所为多不法,下狱论死,寻得释。

沈谦

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

李时行

明广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进士。知嘉兴县,迁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坐事罢,遍游吴越、齐鲁名山。有《驾部集》。

沈宪英

暂无简介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贝琼

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海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周用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

邱濬

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濬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邵宝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国贤,号二泉。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许州知州,躬课农桑,仿朱熹社仓,立积散法。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奏请停开银矿。宁王朱宸濠索诗文,峻却之。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诛,升户部右侍郎,拜南礼部尚书,恳辞。诗文以李东阳为宗。谥文庄,学者称二泉先生。有《漕政举要》、《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周瑛

明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周珽

暂无简介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俞安期

明苏州府吴江人,迁宜兴,老于南京,初名策,字公临,更名后,改字羡长。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世贞,世贞为之延誉,由是得名。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翏翏集》。

范景文

明河间府吴桥人,字梦章,号思仁。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东昌府推官。天启五年,历吏部文选郎中。不依魏忠贤,亦不附东林党,谢病归。崇祯时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明亡自杀。谥文贞。有《大臣谱》。

林光

明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林大钦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海阳(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应乡试,十一年(一五三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权臣跋扈,无意仕进,以母老乞归。筑室以聚族人,结讲堂华严山,与乡中子弟讲贯六经。海内名流王龙溪、罗念庵、唐荆川及同郡翁东涯、薛中离时相与书言学问之意,独大钦刊落闻见,能于隐微处着力修存。优游典籍,怡情山水,为诗萧然自得。著有《东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温汝能纂《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林翰

暂无简介

茅坤

明湖州府归安人,字顺甫,号鹿门。嘉靖十七年进士。善古文,从唐顺之游,推崇韩、柳、欧、曾、苏氏父子,又喜谈兵。历知青阳、丹徒二县,累迁广西兵备佥事,迁大名兵备副使。编《唐宋八大家钞》,有《白华楼藏稿、续稿、吟稿》、《玉芝山房集》、《史记钞》等。

林环

明福建莆田人,字崇璧。永乐四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从成祖至北平卒。有《絅斋集》。

姚纶

暂无简介

柯潜

明福建莆田人,字孟时,号竹岩。景泰二年状元,官至少詹事。慈懿太后之丧,再疏请合葬,竟得如礼。翰林后堂有二柏,为潜手植,号学士柏;前有瀛洲亭,号为柯亭。邃于文学,性高介。有《竹岩诗文集》。

施绍莘

明松江华亭人,字子野,号峰泖浪仙。崇祯间人,工词曲。有《花影集》。

姚绶

明浙江嘉善人,字公绶,号谷庵,自号仙痴,晚号云东逸史。天顺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化初为永宁知州,解官归,筑室名丹丘,吟咏其间,人称丹丘先生。工诗画。有《云东集》。

朱瞻基 🔥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诚孝昭皇后张氏的长子,年号宣德,自号长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次年,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议,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同时,明宣宗也是杰出的书画家。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终年38岁,葬十三陵之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也称“宣宗章皇帝”。长子朱祁镇继位。有《明宣宗御制乐府》一卷。

胡居仁

明江西馀干人,字叔心,号敬斋。吴与弼门人。绝意仕进。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甚众。后主白鹿书院。万历中追谥文敬。有《易象钞》、《居业录》、《胡文敬公集》。

纪映钟

明末清初诗人。字伯紫,又作伯子、蘖子,号戆叟,自称钟山逸老,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有妹纪映淮。崇祯朝诸生,崇祯时,曾主金陵复社事。明亡后,弃诸生,躬耕养母。阉党遗孽马士英、阮大铖擅权南京弘光小朝廷,纪映钟发动复社同志进行回击。由陈贞慧、吴应箕、顾杲等草《留都防乱揭》揭发马士英、阮大铖作为魏忠贤“阉党”祸乱朝政的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后弃去,入天台山为僧,复舍去。晚客于龚鼎孳处十年。龚死后南归,移家仪真,卒于斯。著有《戆叟诗钞》四卷。

纪映淮

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纪映钟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守寡以终,著有《真冷堂词》。

祝允明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富,风格与祯卿为近,而胜于唐寅。书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记》、《前闻记》、《苏村小纂》、《怀星堂集》、《祝氏集略》。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胡俨

明江西南昌人,字若思,号颐庵。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兼工书画。洪武二十年以举人官华亭教谕。永乐初荐入翰林,任检讨。累官北京国子监祭酒。朝廷大著作皆出其手,任《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总裁官。仁宗时进太子宾客兼祭酒。有《颐庵文选》。

孙承宗

明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承宗自请督师,既至,汰逃将,遣疲兵,用马世龙等为将;又从袁崇焕请,筑宁远等城,令崇焕守之。在关四年,凡修复城堡数十,练兵十一万,开屯五千顷,遣将戍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拓地四百里。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徐有贞

明苏州府吴县人,初名理,字元玉,号天全。有文武才,通天官、地理、兵法、水利等学。宣德八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正统末土木堡之变后倡言南迁,受于谦等斥责。后乃改名有贞。景泰中治河,开广济渠以疏水,浚漕渠以通粮运,塞沙湾决口成功。进左副都御史,为石亨定计,拥英宗复辟,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诬杀于谦、王文。中外侧目。得志后欲与石亨等立异,遂被构下狱,发云南金齿卫为民。释归卒。有《武功集》。

唐汝询

明末清初江南华亭人,字仲言。五岁即双目失明,默坐静听诸兄读书,日久成才。善属文,尤工于诗。有《唐诗解》、《编蓬集》、《姑蔑集》等。

孙炎

明应天府句容人,字伯融。元末与丁复、夏煜游,有诗名,谈辨风生,雅负经济。朱元璋下金陵,炎从征浙东,以功授池州同知,进华阳知府,擢行省都事,克处州,授总制,措置有方。后为苗将贺仁德部俘杀,年四十。太祖即位,追封丹阳县男,谥忠悯。有《左司集》。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夏言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礼部尚书。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二十四年复原官。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未几,河套议起,言力赞曾铣复河套,为严嵩所攻,被杀。有《赐闲堂稿》、《桂洲集》。

孙楼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子虚,号百川。嘉靖二十五年举人。七应会试不第。官湖州府推官,改汉中,致仕归。性好书,杜门校雠,昼夜不辍,又通音律。万历十一年十二月卒。有《孙百川文集》、《吴音奇字》、《丽词百韵》和散曲作品等。

徐祯卿

明吴县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少精文理,长称文雄,诗甲海内,名满士林。跻身江东三才子、吴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谈艺录》等。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孙作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名作,以字行,一字次知。为文醇正典雅,动有依据。尝著书十二篇,号为《东家子》。元末避兵吴中,尽弃他物,独载书两簏。张士诚廪禄之,旋以母病谢去。明洪武六年聘修《大明日历》,授编修,乞改太平府教授。召为国子助教,累擢司业,归卒于家。有《沧螺集》。

徐庸

暂无简介

唐伯元

明广东澄海人,字仁卿。万历二年进士。历知万年、泰和二县,有惠政。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佐尚书孙丕扬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门。受业于永丰吕怀,深疾王守仁新说,上疏反对守仁从祀文庙。有《二程年谱》等。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袁登道

明广东东莞人,字道生,号强名。诸生。画山水师胡宗仁,兼工治印,能诗。有《水竹楼诗》。

陈霆

明浙江德清人,字声伯。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复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博洽多闻,工诗、词、古文,留心风教。有《唐馀纪传》、《两山墨谈》、《山堂琐语》、《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

陈宗

暂无简介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袁中道 🔥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郭谏臣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袁州司理。严世蕃在家乡分宜贪得无厌,往往假督抚之势强行索取,谏臣不阿不惧以处之。后内迁吏部主事。隆庆初屡陈时政,多所持正。官终江西参政。所作诗婉约清雅,有《郭鲲溟集》。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袁崇焕

明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藤县人,字元素。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初擢兵部职方司主事。超擢佥事,监关外军,筑宁远城,配置西洋大炮。天启六年,击退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升辽东巡抚。次年,击退皇太极进攻,时称“宁锦大捷”。以不为魏忠贤所喜,乞休归。崇祯元年召还,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二年,后金兵入关,威胁北京,崇焕千里赴援。崇祯帝中反间计并听信谗言,以谋叛罪下崇焕狱,磔死。有《袁督师遗集》。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陆师道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传,号元洲,改号五湖。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改礼部。以养母告归,师事文徵明。善诗文,工小楷、古篆、绘事。后复起,官至尚宝司少卿。有《左史子汉镌》、《五湖集》。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陆容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文量,号式斋。有文名,与张泰、陆钱称“娄东三凤”。成化二年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官至浙江右参政,罢归。有《式斋集》、《菽园杂记》。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高攀龙 🔥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以疏诋杨应宿,谪揭阳典史。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进光禄少卿,疏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贪赃秽行,为阉党痛恨,削籍归。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时阉党专政,东林党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复矫旨遣人往逮,攀龙投水死。有《高子遗书》。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马中锡

明河间府故城人,字天禄,号东田。成化十一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万贵妃弟骄横,再疏斥之,再被杖。又劾汪直违恣罪。弘治五年任大理右少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劾罢贪婪老耄之总兵官马仪,禁止官吏私役兵士。武宗即位,起抚辽东,入为兵部左右侍郎。以拒宦官刘瑾党羽冒功,下狱押充官役,斥为民。瑾诛,起抚大同。以杨一清荐,为右都御史提督军务,率兵镇压刘六、刘七起事。中锡虽有时望,实不知兵,见诸将怯弱,乃议招抚。朝议谓中锡纵“贼”,被劾下狱死。能诗文。有《东田漫稿》、《别本东田集》。

马洪

明浙江仁和人,字浩澜。布衣。工诗,尤工词调。有《花影集》,自谓四十余年,仅得百篇。又有《和曹尧宾游仙诗》百首,一时盛传之。

陶望龄

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 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高棅

明福建长乐人,更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升典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为闽中十才子之一。又工书画,时称三绝。书得汉隶笔法,画源于米芾父子。有《唐诗品汇》等。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张时彻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张纲

张纲,字秉常,号三峰。嘉应州人。明英宗天顺元年(一四五七)进士,未阅月卒。清张煜南、张鸿南辑《梅水诗传》卷九有传。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曹义

明应天府句容人,字子宜。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礼部主事,累迁南京吏部尚书。正统末,京师告急,奉命守崇文门。天顺初辞官归。有《默庵集》。

张綎

暂无简介

张居正 🔥

明湖广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严嵩、徐阶均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嵩为首辅,倾心委之。隆庆元年引之入阁。阶致仕,居正与司礼监李芳谋,引拱入阁。同定封俺答事,北边遂得安宁。此后渐生嫌隙,神宗时与司礼监冯保谋,逐拱,遂为首辅。为政综核名实,信赏必罚。倚任戚继光镇蓟门,用李成梁镇辽东,以加强边备。用潘季驯治河。清丈土地,行一条鞭法。在位十年,颇行改革。然持法严峻,怨者颇多;不能虚心纳言,御史动辄得罪;厌恶讲学,以诏书毁天下书院;父丧不肯解职,以“夺情”留任,颇遭时议。神宗即位时年幼,小有过失,慈圣太后即责云:“使张先生闻,奈何?”及帝渐长,心厌之。卒,谥文忠。未几弹劾者即纷起。次年,追夺官爵;又次年,籍没家产。天启间,始追复故官。有《张太岳集》、《太岳杂著》等。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张大烈

明浙江钱塘人,字言冲。天启七年举人。官瑞州府推官,以不善事权贵去职。有《诗馀类函》。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张明弼

暂无简介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张天赋

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张引元

暂无简介

张肯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继孟,一字寄梦。宋濂弟子。诗文清丽有法,尤长南词新声。卒年八十余。有《梦庵集》。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喻综

暂无简介

符锡

暂无简介

许宗鲁

明陕西咸宁人,字东侯,号少华。正德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辽东。开府雄边,多所建置。致仕归,构草堂,积图书,置酒赋诗,作词曲为乐。书法尤善。有《少华集》等。

许炯

明广东新会人,字吾野。嘉靖中举人。有《吾野漫笔》。

彭孙贻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父以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布衣蔬食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诗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

焦竑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弱侯,号澹园。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二十二年,受命撰修明国史。侍讲东宫,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遭诬劾贬福宁州同知。未几弃官归,讲阴阳良知之学,与李卓吾善。博极群书,精熟典章,工古文,卓然为名家。有《澹园集》、《国朝献征录》、《国史经籍志》、《焦氏笔乘》、《老子翼》、《庄子翼》等。

程通

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童轩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宁人,侨居嘉定,字孟阳,号松圆。应试无所得,折节读书。工诗善画,又通晓音律。钱谦益罢归,筑耦耕堂,邀嘉燧读书其中。阅十年返休宁,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杨继盛

明保定府容城人,字仲芳,号椒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改兵部员外郎。大将军仇鸾畏俺答,请开互市市马,欲与媾和。继盛以为鸾耻未雪而议和示弱,大辱国,上疏弹劾。被贬狄道典史。后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刑部员外郎。严嵩欲引为羽翼,复改兵部武选司。而继盛以为嵩之奸甚于鸾,抵任甫一月,即上疏劾嵩十大罪,世宗大怒,下狱三年,终于被杀。隆庆时追谥忠悯。有《杨椒山集》。

黄媛介

明末清初浙江秀水人,字皆令。杨世功妻。工诗词及小赋。楷书仿《黄庭经》,山水似吴镇。明亡后流亡吴越间,曾于西湖断桥边赁一小阁,卖画自给。有《离隐词》、《湖上草》、《如石阁漫草》。

杨基 🔥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解缙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解纶弟。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深为太祖爱重。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用荐召为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又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黄淮

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进士。永乐时,曾与解缙等并直文渊阁,进右春坊大学士。后为汉王高煦所谮,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寻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等同掌内制。官终户部尚书。性明果,达于治体,善谳疑狱。有《省愆集》、《黄介庵集》。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黄氏

黄氏,潮州人。王元文妻。有文才,尤工诗。文元家贫,独耽吟咏,夫妇共持雅操。文元每中夜得句,氏辄燃烛供笔砚,以待诗文唱和。时称双璧。有人图绘其事,以为美谈。事见宋谢维新《合璧事类》。诗一首。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黄淳耀

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为复社成员。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义,淳耀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门人私谥贞文。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等。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冯梦龙 🔥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龙子犹、姑苏词奴、墨憨斋主人。崇祯中以贡为丹徒训导,迁知寿宁。善诗文,工经学。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古今谭概》、《智囊》、《挂枝儿》、《山歌》及《墨憨斋定本传奇》等。

邓林

明广东新会人,初名彝,字士齐,一字观善,号退庵。洪武二十九年举人。授贵县教谕,历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谪戍保安。赦归,居杭州卒。工诗文及书法。有《退庵集》、《湖山游咏录》。

齐之鸾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瑞卿,号蓉川。正德六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迁兵科左给事中。十四年,从张忠、许泰等南讨宁王朱宸濠,对无故被指为逆党者,多所释放。世宗即位,大计京官,被中伤,谪崇德丞。屡迁宁夏佥事,在官增边墙。官至河南按察使。能诗,有《蓉川集》。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刘溥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祖、父皆以医得官。宣德初,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之学,亦善画工诗,与晏铎、王淮、汤胤绩、苏平、邹亮、蒋忠等号“景泰十才子”,常被推为盟主。有《草窗集》。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刘炳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刘铉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器,号假庵。永乐十七年以善书征入翰林,次年中顺天府举人,授中书舍人,预修三朝实录,历教习庶吉士。景帝立,进侍讲学士,迁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进少詹事,卒于官。平生谨于言行,好学不辍,工诗善文。有《文恭公诗集》。

刘宗周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萧韶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凤仪。宣德间诸生。有俊才,尝集药名作《桑寄生传》。有《萧凤仪文集》。

钱澄之

清安徽桐城人,原名秉镫,字饮光。明诸生。入清隐居不出,自称田间老人,与顾炎武、钱谦益、方以智、徐乾学兄弟等都有往来。学问长于经学,尤精于《诗》。文章颇有才气。有《屈宋合诂》、《藏山阁诗文集》(别本名《田间文集》)等。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黎贞

明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钱继章

明浙江嘉善人,字尔斐。崇祯九年举人。有《菊农词》。

薛瑄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黎瑜娘

暂无简介

霍与瑕

明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谢晋

暂无简介

谢迁

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卒谥文正。有《归田稿》。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龙辅

龙辅,女,为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常阳之妻。《女红余志》作者,相传为元人。据该书卷首常阳小引,知其父为“兰陵守元度公”之后人。龙辅能诗,嫁武康常阳。常阳曾官于京师、太平。其性情平和淡泊,德行善美,兼善属文。有《龙辅诗选》四卷,已佚,今存《女红余志》二卷。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九有传。龙辅诗,以《吴兴诗存》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戴冠

明江苏长洲人,字章甫。好古笃学,凡诸子百家、山经地志、阴阳历律、稗官小说,无不深究。及长,益讲求当世之务。大学士李东阳深爱其文。以年资贡礼部,授绍兴府训导,被诬罢归卒。有《礼记集说辨疑》、《濯缨亭笔记》、《读史类聚》等。

归庄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玄恭,号恒轩,入清改名祚明,晚年居庙称圆照,又有归藏、归妹、归乎来、元功、园功、悬弓、尔礼、普明头陀、鏖鏊钜山人等字号。明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穷困流离。生平喜骂人,虽失之偏激,实多仗义执言。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有《悬弓》、《恒轩》等集,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钟惺

明湖广竟陵人,字伯敬,号退谷。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行人,历官南京礼部主事。租秦淮水阁读史,记其心得为《史怀》。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其诗矫袁宏道辈浮浅之风,幽深孤峭流于镵削。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诗归》、《古诗归》,以此得大名,时称“竟陵体”。晚逃于禅。另有《诗合考》、《毛诗解》、《钟评左传》、《隐秀轩集》、《名媛诗归》、《宋文归》、《周文归》。

瞿佑

名一作祐。明浙江钱塘人,字宗吉。学博才赡,年十四能即席和杨维桢诗,俊语叠出,被誉为“瞿家千里驹”。洪武中以荐历仁和、临安、宜阳训导,升周府右长吏。永乐中以诗祸下诏狱,谪戍保安十年。洪熙元年释归,复原职,内阁办事。有《剪灯新话》、《存斋诗集》、《乐府遗音》、《余清词》、《归田诗话》等。

丰坊

明浙江鄞县人,字存礼,后改名道生,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丰熙子。嘉靖二年进士。除吏部主事,寻谪通州同知,免归。居吴中,贫病以死。性狂诞,滑稽玩世。然高才博学,下笔数千言立就。于十三经皆别为训诂,钩新索异。家有万卷楼,藏书甚富。书法五体并能,尤善草书。工篆刻,善画山水,不师古人,自成一家,亦写花卉。有《万卷楼遗集》等。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罗奕佐

罗奕佐,字幼良。番禺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顾云鸿

暂无简介

顾若璞

清浙江仁和人,字和知。黄茂梧妻。工诗古文辞,为文好言经世之学。康熙中卒,年九十余。有《卧月轩集》。

释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罗人。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惟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六)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字天然)齐名。曾充罗浮山华首台都寺,又在广州创不是庵静修。甲申之变,悲恸形于辞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请藏入金陵,值国再变,纪为私史。顺治四年,以“私携逆书”为清江宁守将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审免死,流放辽阳。先在沈阳南塔(广济寺)开法,又于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又与辽阳流寓者结冰天吟社,为诗文之交。家人均抗节死,故自号千山剩人。明桂王永历十三年圆寂。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传世。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附录《方外》有传。

庞尚鹏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南。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乐平知县,擢御史,出按河南、浙江等地,搏击豪强,吏民震慑。嘉靖四十四年,在浙江推行一条鞭法,为一条鞭法之始。隆庆元年,迁大理右寺丞。次年,擢右佥都御史,兼领九边屯务。诸御史督盐政者以事权被夺,起而攻之,斥为民。万历四年起故官巡抚福建,拜左副都御史。忤张居正罢归,家居四年卒,谥惠敏。有《百可亭摘稿》。

顾潜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孔昭,号桴斋,晚号西岩。弘治九年进士。官至直隶提学御史。忤尚书刘宇,出为马湖知府,未任罢归。诗文平正朴实,不事修饰,有《静观堂集》。

顾璘

明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弘治九年进士。授广平知县。正德间为开封知府,忤太监廖堂,逮下锦衣狱,谪知全州。后累迁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归。少负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又添朱应登并称四大家。诗以风调胜。晚岁家居,治息园,筑幸舍,延接胜流,江左名士推为领袖。有《息园》、《浮湘》、《山中集》、《凭几集》及《息园存稿诗》、《息园存稿文》、《国宝新编》、《近言》等。

一灵

暂无简介

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明亡后因国破家亡,复明无望,壮志难酬,郁闷在怀和思念香君,染病身亡。

陈洪绶 🔥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徐灿 🔥

徐灿(约公元1618-公元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长洲(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诗人、书画家。明光禄寺丞徐子懋的次女,明末清初名宦、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室,祖姑徐媛亦是苏州才女,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婚姻生活美满,多愁善感,能写词,水平直与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相提并论,陈维崧云:“徐湘蘋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陈廷焯亦云“国朝闺秀工词者,自以徐湘蘋为第一。”。早年曾入蕉园诗社,和顾玉蕊、柴静仪、林以宁、朱柔则等号称“蕉园五子”。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九月,陈之遴父陈祖苞因事下狱,临刑前在狱中服毒自尽。之遴受牵连,判以“永不录用”。明亡後,陈之遴即刻降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随夫流放到盛京(今辽宁沈阳巿)。同年十月朝廷念其对大清有功,令其返北京入旗。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陈之遴又因罪全家“流徙盛京,家产籍没” 。平时阅读《道书》、《丹资经》打发时间。康熙五年(公元1666)九月,陈之遴病死尚阳堡,长子、次子及幼子相继离世。康熙十年(公元1671),圣祖巡视盛京,徐灿上疏乞求扶榇以还,得到准许。晚年信佛,更号紫言,居新仓小桐溪上之南楼。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事迹见黄嫣梨《清代四大女词人》,邓红梅《女性词史》,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

王穉登

王穉(zhì)登,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穉登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名作《黄浦夜泊》存世。

吴元泰

吴元泰,明,(约公元一五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兰江,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在世。好为通俗小说,著有《东游记上洞八仙传》二卷,(《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与杨致和的《西游记》,余象斗的《南游北游二记》合称《四游记》。

魏学洢

魏学洢(yī),字子敬,号茅檐,明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是明代的文学大家。他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户官宦人家,父亲是名臣魏大中。 他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另外就是《茅薝集》八卷。

朱权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并加以迫害,朱权只好将心思寄托于道教、戏剧、文学,郁郁而终。

江盈科

明湖广桃源县人,字进之,号逯萝。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长洲县令,历官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江盈科被视为公安派成员之一,其诗文理论与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相呼应,也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也极力赞成灵性说。著有作品《雪涛阁集》、《雪涛诗评》、《谐史》等。

许獬

许獬,字子逊,福建同安人。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许钟斗集》五卷,《八经类集》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余懋学

江西婺源县人,字行之,号中宇。隆庆二年进士。历官抚州推官、南京户部科给事中,上书弹劾张居正献祥瑞,斥为民,居正死复官。累官南京尚宝卿、户部侍郎。

姚少娥

姚少娥,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号青娥居士,浙江秀水人。姚元瑞之女。她自幼好学,博通群籍,才德两全,后嫁槜李(今浙江嘉兴)范君和为妻,年方二十六岁而亡。其夫范君和辑少娥所遗诗词名为《玉怨阁草》,由著名文人屠隆为之作序。

沈自晋

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家。字伯明,晚字长康,号西来,双号鞠通。生于明万历癸未年九月十八日,卒于清康熙乙巳年二月二十六日,享年八十三岁。沈自晋出身于吴江沈氏家族,淡泊功名,待人温厚,勤学博览,富有文才。他更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终生酷爱,钻研不息,是剧坛江派的健将。著作有《黍离续奏》、《越溪新咏》、《不殊堂近草》等。

王象春

明末诗人。原名王象巽,字季木,号虞求,别号山昔湖居士,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清初文学家王士祯从祖。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终因刚直而免官归田。象春才气奔轶,诗宗前后七子,诗文结集为《齐音》(亦题《济南百咏》)、《问山亭集》。

朱厚熜

朱厚熜,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马明衡

马明衡,字子萃。福建莆田人。父思聪,死宸濠难。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授太常博士,甫为御史,与朱淛同得罪,削职为民。受业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此始。

王文辕

王文辕与王阳明先生同时人。字司舆(《王文成公年谱》作“思舆”,黄绾《阳明先生行状》作“思裕”,又写作“司舆”。),与王阳明先生为莫逆之友。 在王阳明的思想形成过程中,王思舆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王阳明先生的弟子季本在自己的哲学著作《说理会遍》中,有文《阳明之学由王司舆发端》。 王思舆是个“隐居独善”,“级类庄、列”,“以道德重于时”的地方“贤民”。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先生在赴江西前回绍兴省亲期间,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与王思舆有过交流,走后“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本曰:‘何以知之?’曰:‘吾触之不动矣。’”此时的王思舆,俨然成了个算命的道士,而这也许正是阳明喜欢与其进行交流的重要原因。在当时的绍兴一带,王思舆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名人都纷纷投奔于他的门下,如阳明弟子人称“范圣人”的范栗斋,就是先入思舆之门,然后才入阳明之门的:“先生(栗斋)首师王司舆、许半圭两先生。两先生者,并以道德重于时者也。既又师阳明先生,所造益深。……里中人无老幼,皆以范圣人呼之。”王思舆死后,阳明才开始传授讲良知之学,当时有很多反对他的人。王阳明先生长叹说:“安得起王司舆於九原乎?”

王琥

明代文人,作品收录于乾隆《绍兴府志》。

汤绍恩

汤绍恩,字汝承,号笃斋,明代四川普州(今安岳)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安德知府、绍兴知府、山东右布政使等职。后致仕归,年97而卒。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专家。

祁彪佳

政治家、戏曲理论家、藏书家。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今属浙江绍兴)梅墅村人。 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四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后受权臣排斥,家居8年,崇祯末年复官。清兵入关,力主抗清,任苏松总督。清兵攻占杭州后,自沉殉国,卒谥忠敏。 有戏曲批评著作《远山堂曲品剧品》存世。

杜肇勋

杜肇勋,字功王,会稽人,工诗,著《闲古斋诗集十种》。

李峻 🔥

明代人,作品收录于《嘉庆山阴县志》。

陆相

明代人,作品收录于万历《绍兴府志》。

张以文

明代人,作品收录于万历《绍兴府志》。

季本

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从王守仁学。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第。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官至长沙知府。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4)由长沙知府解职还乡,寓禹迹寺讲学。诗存《康熙会稽县志》,著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春秋私考》、《说理会编》等。

礼赞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修道求仙。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吴廷翰

正德十四年(1519)中举,十六年(1521)取进士。历官兵主事、户部主事,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在吏部铨选中,推荐直言的谏官,忤上司之意,调任广东佥事,转任岭南分巡道兼督学政。因弹劾权贵,改任浙江参议、山西参议。山西年荒,力请赈济。出库金,救活饥民十万人,经手数万两金银,一文不名。曾奉命采端溪砚,不持一砚归。40余岁辞官归里,专事著述,著有:《吉斋漫录》、《椟记》、《瓮记》、《丛言》、《志略考》、《湖山小稿》、《洞云清响》等。

汤式

汤式,元末明初散曲家、戏剧家。字舜民,号菊庄。象山(今属浙江)人。曾为本县县吏,不得志,落魄江湖。入明,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常得恩赏。 汤式的作品以曲录史,思想内容丰厚,极大地开拓了散曲文学的题材范围。他的散曲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百姓的疾苦,进而总结历史、感叹人生;描述了元朝灭亡时候的衰残景象,同时传达出对新王朝的期盼;而他以散曲体裁表达悼念之情,开创悼亡散曲的肇端。 汤式是现今存曲最多、散曲题材很广泛的一位由元到明的曲家,他的曲作创作技巧圆熟,艺术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曲味。汤式算得上是元散曲跨越时代的殿军,可说得上是在明散曲这新舞台上走旧台步的揭幕人。

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年富

安徽省怀远县梅桥乡(现属淮上区)人,本来姓严,讹成「年」,字大有。历事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景泰帝和明宪宗五朝,先後在地方和中央部门任职,历官吏科给事中、陕西左参政、河南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兼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戸部尚书。爲官淸廉刚正,始终不渝,遂成一代名臣。

韩道亨

韩道亨,明代人,字颖泉, 工书法。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尝书李白蜀道难卷,张君度补图。

屠瑶瑟

明浙江鄞县人,字湘灵。屠鸿苞女。士人黄振古妻。与鸿苞媳沈七襄皆能诗。常唱和闺中。万历二十八年(西元一六〇〇年)冬七襄与湘灵先後卒。两家匯刻其所作称《留香草》。

徐复祚

中国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原名笃儒,字阳初,后改讷川,别署阳初子、三家村老。江苏常熟人。生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于崇祯二年(1629年)以后。博学工文,尤擅长词曲,曾得到戏曲家张凤翼的指点,著有传奇《宵光剑》、《红梨记》、《投梭记》、《题塔记》,今存前3种;杂剧《一文钱》、《梧桐雨》,今存前一种。 《红梨记》、《一文钱》较有名。《一文钱》描写财帛如山而又吝啬异常的富豪卢至,在途中拾到一文钱后引发的故事。虽杂有因果说教,但对贪鄙悭吝的卢至形象,塑造得十分深刻,很有喜剧特色。 《三家村老委谈》,又名《花当阁笔丛谈》,是徐复祚的戏曲理论著作。论曲注意本色、当行。本色即指曲词宾白通俗而不失粗鄙,文采而不晦涩;他的当行论受沈璟格律论的影响,有过分强调戏曲音韵格律的偏向。强调剧作应有所寄托和讽喻。徐复祚的曲论,或耳濡目染,或时俗所尚,皆有所本,真实可信。

谢肇淛

字在杭,福建福州长乐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代博物学家、诗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博学能诗文,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太姥山志》亦为其所撰。谢肇淛曾向袁宏道借抄《金瓶梅》,袁宏道在《与谢在杭书》中曾说:“仁兄近况何似?《金瓶梅》料已成诵,何久不见还也?”

李如松

明朝名将,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字子茂,号仰城。辽东总兵、甯远伯李成梁长子。曾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甯远伯勋卫。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再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万历十一年(西元一五八三年),出为山西总兵官。万历十五年(西元一五八七年),复以总兵官镇宣府。万历二十年(西元一五九二年),哱拜反宁夏,命以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平乱,尽灭拜族。录功,进都督,世荫锦衣指挥同知。会朝鲜倭患棘,十二月,提督蓟、辽、保定、山东诸军入朝鲜,弟如柏、如梅副之,并师援剿。万历二十一年(西元一五九三年)正月六日,次平壤。明旦,亲督军围攻,坐马毙於砲,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夜半,倭渡大同江,遁龙山,遭伏东江间道。十九日,遂复平壤、开城二都。继复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镜诸道。二十七日,再进师,将轻骑趋碧蹄馆。猝遇倭,围数重。督部下鏖战,官军丧失甚多,退驻开城。後焚龙山仓积粟数十万,倭遂乏食。四月十八日,倭弃王京遁,如松入城。十二月诏班师。论功,加太子太保,增岁禄百石。万历二十五年(西元一五九七年),授辽东总兵。次年四月,蒙古部寇辽东。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年五十。神宗痛悼,令具衣冠归葬,赠少保、甯远伯,立祠,谥忠烈。如松深谙兵法,奇正相辅,勇有貔虎之威,谋有枭狐之计,时称「东李西麻」。《明史》赞曰:「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王铎

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的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幅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皇帝惊喜万状,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产量甚丰,仅五言诗就愈万首,明谈迁《棘林杂俎·仁集》存有4954首。王铎的诗文集有《拟山园初集》17册,《拟山园选集》82卷,有文震孟、黄道周等序,另有《拟山园文选集》32卷,遭禁毁。王铎是以文学书艺而优则仕,入清以后更以赋诗属文为乐。

朱应祥

字岐凤,号凤山(又号玉华外史),松江人。成化丁酉进士,博学工诗,及草书,亦善写竹石。

龚信

龚信,生卒不详,字瑞芝,号西园,江西金溪人,龚廷贤父。精于医术,曾任明太医院医官,著有《古今医鉴》16卷,经廷贤整理刻行于世。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刘珝

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历官编修、吏部左侍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弘治三年(1490 年)病逝,谥文和。刘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晚年致仕还乡,事亲尽孝。著有《青宫讲意》、《古直先生文集》等。

朱由检

暂无简介

吴昜 🔥

名或作易。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日生。崇祯十六年进士。生有膂力,跅弛不羁。南明弘光帝时谒史可法。可法题授兵部主事,为己监军。扬州失守时,适在江南征饷,得免于难。乃走太湖,与举人孙兆奎等起义兵,屯长白荡。隆武帝授兵部侍郎,进尚书。鲁王监国,封长兴伯。清兵至,兵败出走。次年,再起兵,被执死。有《东湖倡和诗集》、《北征小咏》。

吴骐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日千,号铠龙、九峰遗黎。崇祯诸生,入清遁迹不出。有《顑颔集》及传奇《金钱记》、《兰桥月》等。

范澄

字国清,宝应人。景泰庚午举人。

金堡 🔥

金堡(1614-1680) 字道隐,号卫公。浙江仁和人。后归瞿式耜,桂林破,出家为僧,法名今释,字澹归,又号蔗馀、借山野衲、茅坪衲僧、跛阿师,驻锡韶州丹霞寺。工诗文,尤精于词,抒兴亡之感、家国之恨,语多痛切。有《遍行堂集》。词集名《遍行堂词》。

徐之瑞

明末清初浙江临安人,字兰生。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后隐居北乌山。精熟《文选》,诗工五言,近体诗极绮丽。有《横秋堂稿》。

章玄应

明浙江乐清人。章纶子。成化十一年进士。为南京给事中,与同官论陈銊罪,停俸。弘治时上治本五事。官至广东布政使。

兰茂

明云南嵩明人,字廷秀,号止庵、和光道人。通经史术数之书。曾以方略佐兵部尚书王骥攻麓川。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兰隐君集》等。

王良相

王良相,生卒年不详,饶州(今江西鄱阳)人,举人,历任汉阳知府。

吴丛先

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明南直隶常州府人氏,约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明崇祯末。曾与明末文人陈继儒等交游,毕生博览群书,醉心著述。

俞允升

明昆山人。字阶甫。俞允文兄。诸生。家贫好学,有经世之志。尝刻宋人郏亶、郏侨父子著《吴中水利论》、单谔《吴中水利书》。与撰《水利图考》。并建言水利、练兵、钱谷之法数十事。

王宗岳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太极拳传人

况钟

况钟(1383-1443年1月30日 )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 况钟早年曾在尚书吕震属下为小吏,因有奇才,为吕震所重视,并推荐为仪制司主事。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升迁为礼部郎中。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正统六年(1441),况钟在苏州任期十年已满,当地官民二万多人向上级请求留任,最终任职长达十三年。在“仁宣之治”前后,未经科举,由出身低贱的书吏做到知府,并且政绩斐然的官员中,苏州知府况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在苏州任内,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他死后,很多人为他哭泣,悲痛不已,并立祠纪念他。 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昆剧《十五贯》,以歌颂况钟刚正清廉的思想品格和深入实际的求实精神而使其妇孺皆知,至今仍在人们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其功绩《明史·况钟传》有较详细记述,著述有《况太守集》、《况靖安集》等。

张献忠

张献忠(1606年-1647年),字秉吾,号敬轩,陕西延安府肤施县柳树涧(今属延安)人。中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张献忠出身贫苦,崇祯三年(1630年),以米脂十八寨响应王嘉胤起义,自称八大王,后自成一军。崇祯七年(1634年),率部攻信阳、邓州,进入应山(今属湖北)。次年,与高迎祥大举东征,转战今豫、鄂、皖各地。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与明总兵左良玉、陈洪范战于郧西(今属湖北),失利,接受明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驻兵谷城(今属湖北)。次年再度起义。崇祯十六年(1643年)攻克蕲州、蕲水(今湖北蕲春、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称西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取四川,在成都即位,号大西国,年号大顺,改成都为西京。后清兵南下,拒战不利,退出成都。顺治三年(1646年),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兵射死。 张献忠统军作战十余年,善于以走致敌,运用远程奔袭、声东击西和里应外合等战法,出奇制胜,为推翻明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石屋禅师

(约公元一六四四年前后在世)姓、名均不详,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末前后在世。工诗,有《石屋山居诗》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 名弘祖,字振声, [18]又字振之,号霞客。 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自幼好学,饱读诗书,对图经地志尤为衷情。十五岁时参加童子试,未能考上。徐霞客的父亲去世后,便在家中种田侍奉母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其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旅途考察,因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徐霞客患有严重的脚疾,到云南时已无法走路。于是,在云南徐霞客更为专心地编写《游记》和《鸡足山志》,后基本完成了已有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后来徐霞客身患重病,丽江的太守用官车将其送回江阴老家。回到老家后,徐霞客没有停止对游记的编写。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23]他在后期的西南地区之行中,写了《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等。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在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非凡成就,成为世界上对地质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陈白沙

陈献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病夫、白沙子、碧玉老人、石翁,因生活于白沙村,故被世人尊称为“白沙先生”,广东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人。明朝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明代心学的奠基者,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 ,后世尊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作品 (869)

项脊轩志 🔥

明 - 归有光

陶庵梦忆 · 卷三 · 湖心亭看雪

明 - 张岱

山窗听雪敲竹

明 - 高濂

临江仙 🔥

明 - 杨慎

归程小记 🔥

明 - 归有光

寒花葬志

明 - 归有光

如梦令 🔥

明 - 刘基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 - 刘基

桃花庵歌 🔥

明 - 唐寅

湖冻初晴远泛

明 - 高濂

六和塔夜玩风潮

明 - 高濂

保俶塔顶观海日

明 - 高濂

乘舟风雨听芦

明 - 高濂

飞来洞避暑

明 - 高濂

苏堤看桃花

明 - 高濂

七绝

明 - 施耐庵

念奴娇 🔥

明 - 施耐庵

柯敬仲墨竹 🔥

明 - 李东阳

明 - 张羽

客中除夕 🔥

明 - 袁凯

送东阳马生序 🔥

明 - 宋濂

一剪梅 · 雨打梨花深闭门 🔥

明 - 唐寅

韬钤深处

明 - 戚继光

寻胡隐君

明 - 高启

一树梨花压海棠

明 - 无名氏

夏日杂兴

明 - 刘基

别云间 🔥

明 - 夏完淳

满江红 🔥

明 - 文徵明

立冬

明 - 无名氏

吴山图记

明 - 归有光

浪淘沙 · 夜雨

明 - 梁寅

甲辰八月辞故里(其二) 🔥

明 - 张煌言

长相思

明 - 俞彦

念奴娇 · 中秋对月 🔥

明 - 文徵明

陶庵梦忆 · 序

明 - 张岱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

明 - 高启

朝天子 · 咏喇叭

明 - 王磐

玉楼春 · 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

明 - 无名氏

石灰吟

明 - 于谦

官桥柳色

明 - 朱栴

满井游记

明 - 袁宏道

记雪月之观

明 - 沈周

题画

明 - 沈周

明日歌

明 - 钱福

蹴鞠 🔥

明 - 钱福

昨日歌 🔥

明 - 文嘉

今日歌

明 - 文嘉

明日歌

明 - 钱福

感事

明 - 袁宏道

咏煤炭

明 - 于谦

观书

明 - 于谦

立春日感怀 🔥

明 - 于谦

暮秋感怀

明 - 于谦

岳忠武王祠

明 - 于谦

毛进士使边得省十二韵

明 - 尹台

登太白楼

明 - 王世贞

伯承少卿自报国寺分手二十五年矣虽讯问不废而笑谈永隔今岁初夏复有一诗见遗聊尔奉答

明 - 王世贞

赠别于鳞还邢州

明 - 王世贞

封太常陈翁八十

明 - 王世贞

金吾行赠戴锦衣

明 - 王世贞

罢官杂言则鲍明远体十章

明 - 王世贞

望江南 · 梦故乡作

明 - 王世贞

洞仙歌 · 伤乱

明 - 王世贞

采菱曲

明 - 王世贞

如梦令 · 春风

明 - 支如增

夏日闲居乐

明 - 王洪

闻伦穗石归诗以迓之

明 - 王渐逵

青玉案

明 - 文徵明

弘治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午大雪二十九日寅止正月三日晚又雪至十六日或雪或止惟十五日尤异其雪花大者约广二三寸长亦如之见者莫不惊骇余时奉命在镇是日雨水节寒如冬至沿河冻合舟不能行屋檐积雪弥月不消不知天道竟何如也感而有作

明 - 王缜

广落花诗三十首

明 - 王夫之

念奴娇 · 对镜

明 - 王夫之

摊破浣溪沙 · 始春新月

明 - 王夫之

更漏子 · 本意

明 - 王夫之

摊破浣溪沙 · 病中与刘李二生夜话

明 - 王夫之

摊破浣溪沙 · 夏景

明 - 王夫之

清平乐 · 咏雨

明 - 王夫之

玉楼春 · 白莲

明 - 王夫之

念奴娇 · 柳影

明 - 王夫之

摊破浣溪沙 · 偶兴

明 - 王夫之

绮罗香 🔥

明 - 王夫之

东皋诗社

明 - 王佐

龙眼二首

明 - 王佐

初夏遣兴

明 - 文徵明

五月

明 - 文徵明

冬至

明 - 王守仁

次韵陆佥宪病起见寄

明 - 王守仁

月夜泛舟

明 - 王元俸

夏日过周六园林因有茶瓜之会

明 - 王恭

春雁

明 - 王恭

长歌赠别高漫士赴召天京

明 - 王恭

谷雨

明 - 方太古

河满子 · 客归

明 - 方文席

金缕曲四首

明 - 王彦泓

北行留别

明 - 王彦泓

岁除日即事

明 - 王彦泓

仰天坪

明 - 王思任

秋兴集古

明 - 申佳允

寿述夫次韵

明 - 史谨

贺圣朝 · 代谢二尹送张立庵入觐有引

明 - 任环

寄郭蓺团

明 - 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明 - 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明 - 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明 - 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明 - 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明 - 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明 - 成鹫

荔枝词三十首寄张子白杨鬯侯

明 - 成鹫

菱角

明 - 成鹫

紫白茄

明 - 成鹫

送陆子还洞庭

明 - 朱九江

游惠山寺次秦方伯韵

明 - 江源

寄李德馨同年

明 - 江源

草店雨行

明 - 何景明

竹枝词 · 十二峰头秋草荒

明 - 何景明

虞美人

明 - 吴邦桢

明 - 吴宽

落花

明 - 何吾驺

咏草

明 - 何巩道

春分日梅花一树盛开期伍有开过赏

明 - 李孙宸

西湖竹枝歌五首

明 - 李昱

晚春郊外七首

明 - 李昌祺

小满日口号

明 - 李昌祺

枇杷晚翠

明 - 李昌祺

虞美人 · 春晚

明 - 沈际飞

元日

明 - 沈周

守溪

明 - 沈周

和吴匏庵姚氏园池四绝

明 - 沈周

客遗山柿绐为玉兰戏而赋此

明 - 沈周

夜奔

明 - 李开先

长江险

明 - 李东阳

长江行

明 - 李东阳

十四日立冬雨夜过宿黄茂才君甫书馆

明 - 李英

御街行 · 美人斗叶子

明 - 沈谦

御街行 · 和佳人减膳

明 - 沈谦

倦寻芳 · 饮合涧桥酒楼,同诸虎男暨及门张台柱

明 - 沈谦

宝鼎现 · 月夜泛临平湖,同三兄羽阶、潘生云赤、男圣昭赋

明 - 沈谦

少年行赠李都尉

明 - 李时行

春日寄题崔学士后渠书屋七首

明 - 李梦阳

葡萄

明 - 李梦阳

立夏后晴游我庄

明 - 李梦阳

立夏日

明 - 贝琼

元夕

明 - 贝琼

临平道中

明 - 贝琼

送友人之延平

明 - 周是修

沽酒

明 - 周用

满路花

明 - 周用

谢生荔次友人

明 - 邵宝

山居秋日用杜韵八首

明 - 邵宝

归朝欢 · 漳守陈公洪谟有捕寇功膺奖劳之典僚属乞词以贺

明 - 周瑛

定风波 · 客园看桂

明 - 周珽

潞河发舟

明 - 林光

潇湘神 · 刘宾客体。以上二调俱相似,实不同,宜细辨之

明 - 俞彦

塞翁吟 · 书所见

明 - 俞彦

六幺令 · 冬夜

明 - 俞彦

永夏

明 - 林大钦

谒金门

明 - 施绍莘

四景

明 - 朱瞻基

潇湘八景画·潇湘夜雨 🔥

明 - 朱瞻基

劳中迷事

明 - 胡居仁

明 - 胡居仁

竹枝词

明 - 胡俨

中秋月 · 中秋月

明 - 徐有贞

赠黄炼师

明 - 孙炎

明 - 徐渭

杨梅

明 - 徐渭

八达岭

明 - 徐渭

葡萄

明 - 徐渭

昙阳

明 - 徐渭

婆罗门引 · 春尽夜

明 - 夏完淳

卜算子 · 秋色到空闺 🔥

明 - 夏完淳

鹤冲天 · 初夏二阕

明 - 夏言

鹤冲天 · 初夏二阕

明 - 夏言

贺圣朝 · 影柬李蒲汀约饮碧山楼

明 - 夏言

念奴娇 · 用东坡赤壁怀古韵

明 - 孙楼

在武昌作

明 - 徐祯卿

马姬馆赠梅子马

明 - 徐熥

除夜

明 - 孙蕡

明 - 孙蕡

一剪梅 · 红满苔阶绿满枝

明 - 唐寅

五对客戒谈时政

明 - 唐伯元

癸丑正月风雨中偶成

明 - 袁华

湖州竹枝词

明 - 袁华

游仙词

明 - 袁华

幽兴

明 - 袁登道

念奴娇 · 雪

明 - 陈霆

春分忽大雪同小修赋

明 - 袁宏道

悲哉行

明 - 袁宏道

过寒山寺寄道上人

明 - 陈宗

急雨

明 - 郭之奇

孤松

明 - 郭之奇

夏至日喜雨漫吟

明 - 郭之奇

添字浣溪沙 · 初夏夜饮归 🔥

明 - 陈继儒

诉衷情令 · 春游

明 - 陈子龙

画堂春 · 雨中杏花

明 - 陈子龙

点绛唇 · 春闺

明 - 陈子龙

谒金门 · 五月雨 🔥

明 - 陈子龙

答送茄瓜

明 - 陈献章

答送茄瓜

明 - 陈献章

正月二日雨雹

明 - 陈献章

渔歌子 · 钓鱼效张志和体

明 - 陈献章

赠别梅子马督木北上

明 - 袁中道

临刑口占

明 - 袁崇焕

岁暮送区鱼山归香山

明 - 陈恭尹

夏至夜即事

明 - 陈恭尹

送郑子源之香山二首

明 - 陈恭尹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正月歌

明 - 陈恭尹

再咏茄和董玄宰太史

明 - 区大相

大雪日微霰下庭看小儿积霰为戏

明 - 区大相

咏茄

明 - 区大相

四月二日与黄观澜员外傅仲圭都事同访单德甫宪使不值

明 - 陶安

送刘生二首

明 - 陶安

元夕漫兴

明 - 区元晋

雨霖铃 · 中秋值雨

明 - 高濂

月照梨花 · 梨花

明 - 高濂

蕙兰芳引 · 兰

明 - 高濂

人月圆 · 粉团

明 - 高濂

鹤冲天 · 白菊

明 - 高濂

答黄少府

明 - 陶益

梅花九首

明 -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 - 高启

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 🔥

明 - 高启

竹枝歌六首

明 - 高启

竹枝歌六首

明 - 高启

竹枝歌六首

明 - 高启

后乐堂家宴守岁

明 - 陆深

山居八首

明 - 陆深

闲居

明 - 梁以壮

荔支

明 - 梁以壮

夏至

明 - 梁以壮

秋怀诗四首 · 其一

明 - 张时彻

西湖梦寻 · 岳王坟

明 - 张岱

明 - 曹义

题幽兰

明 - 曹义

风流子

明 - 张綎

阮郎归 · 立夏

明 - 张大烈

山居大寒雪

明 - 张嗣纲

立冬舟中即事

明 - 张以宁

元夕灯宴

明 - 张元凯

采菱词

明 - 张元凯

留别子羽七绝句 🔥

明 - 张红桥

王丽竹别号

明 - 张天赋

杏隐

明 - 张羽

念奴娇 · 春日怀家寄母

明 - 张引元

醉落魄 · 咏苔

明 - 张肯

和何彦正春耕十一首

明 - 梁寅

玉蝴蝶 · 丙午元夕

明 - 梁寅

雨霖铃 · 夏景

明 - 梁寅

荔枝

明 - 张诩

南浦 · 浦滕王阁怀古

明 - 喻综

立夏

明 - 符锡

至日偶然走笔

明 - 许宗鲁

暗香 · 梅花用白石韵

明 - 彭孙贻

题刘推府湖山归隐诗卷

明 - 童轩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 - 汤显祖

皂罗袍 · 商调 · 游园

明 - 汤显祖

曲中听黄问琴歌分韵八首牙字

明 - 程嘉燧

紫茄五首

明 - 董其昌

紫茄五首

明 - 董其昌

紫茄五首

明 - 董其昌

紫茄五首

明 - 董其昌

紫茄五首

明 - 董其昌

归朝欢 · 送都宪秦公巡抚北畿

明 - 黄仲昭

归朝欢 · 送张天瑞都宪巡抚北畿

明 - 黄仲昭

潇湘八景

明 - 杨基

长江万里图

明 - 杨基

过高邮新开湖微雨有咏

明 - 杨基

菩萨蛮 · 水晶帘外娟娟月 🔥

明 - 杨基

夏至矩洲书事

明 - 黄衷

野意四首

明 - 黄衷

奉送蒲川龚先生赴湖南左辖和姚维宁

明 - 黄衷

少年游

明 - 杨慎

鹧鸪天 · 元宵后独酌

明 - 杨慎

望江南

明 - 杨慎

望江南

明 - 杨慎

梅花落四首

明 - 杨慎

朝天曲立冬

明 - 黄淮

喜余舅至衙家中儿孙寄来短衫龙眼等物

明 - 黄公辅

立春

明 - 黄公辅

巫山一段云

明 - 黄氏

丁亥除夕

明 - 黄佐

夏至斋居

明 - 黄佐

小寒节有感

明 - 黄佐

除日言怀一首

明 - 黄省曾

寿萱堂

明 - 邓林

旅夜书怀

明 - 邓云霄

村居春兴秋兴各十章俱步张孟奇园居韵春兴十首

明 - 邓云霄

霜降日砍脍作三首

明 - 邓云霄

小除日大雨雪

明 - 邓云霄

竹枝词二首

明 - 刘溥

菩萨蛮 · 越城晚眺 🔥

明 - 刘基

调笑令 · 四首

明 - 刘基

调笑令 · 四首

明 - 刘基

调笑令 · 四首

明 - 刘基

调笑令 · 四首

明 - 刘基

水龙吟

明 - 刘基

眼儿媚 · 秋思 🔥

明 - 刘基

千秋岁 · 淡烟平楚

明 - 刘基

初夏答友人

明 - 欧大任

都下感事口号志喜六首

明 - 欧大任

答史叔戴见寄

明 - 欧大任

归舟怀善鄯广海未回

明 - 刘炳

题墨兰

明 - 刘崧

湖上曲

明 - 刘崧

四斤桃子歌

明 - 刘崧

药名闺情诗二首

明 - 萧韶

鹤冲天 · 题莼魰小像和葆馚原韵

明 - 钱澄之

樱桃

明 - 卢龙云

寿欧母

明 - 黎民表

盍簪楼杂咏十首

明 - 霍与瑕

元日新春试笔

明 - 蓝智

相见欢

明 - 龙辅

渡黄河

明 - 谢榛

美人画眉歌

明 - 瞿佑

除夕

明 - 苏葵

湟川舟中

明 - 释今无

雪后登楼用沈西潜韵

明 - 顾清

为南村题蟠桃图寿喻守

明 - 顾清

长相思

明 - 顾若璞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

明 - 释函可

立春

明 - 释函可

洞仙歌 · 自寿娄江

明 - 顾潜

赠王司寇乞养归台南四首

明 - 顾璘

咏扇画寄诸故人八首咏松寄乔白岩光禄

明 - 顾璘

明 - 顾璘

浪淘沙 · 春草

明 - 一灵

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

明 - 柳如是

金明池 · 咏寒柳 🔥

明 - 柳如是

踏莎行 · 初春 🔥

明 - 徐灿

夜雨闻杜鹃

明 - 陈洪绶

偶成

明 - 陈洪绶

山居

明 - 陈洪绶

海月楼夜坐

明 - 顾横波

天净沙 · 春

明 - 朱庭玉

天净沙 · 夏

明 - 朱庭玉

越调 · 天净沙 · 秋

明 - 朱庭玉

瘗旅文

明 - 王守仁

深虑论

明 - 方孝孺

童心说 🔥

明 - 李贽

杜鹃行

明 - 陈子龙

避事

明 - 唐寅

赠人游二首

明 - 唐寅

百忍歌

明 - 唐寅

闲中歌

明 - 唐寅

世情歌

明 - 唐寅

白发

明 - 唐寅

男洛神赋

明 - 柳如是

千秋岁 · 送远山李夫人南归

明 - 顾横波

绿窗偶成

明 - 董小宛

一柄象牙彩蝶

明 - 董小宛

秋波媚 🔥

明 - 无名氏

无题

明 - 杨玉香

无题

明 - 林景清

秋闺词 · 其八 🔥

明 - 董小宛

江城子 · 忆梦

明 - 柳如是

南乡子 · 落花

明 - 柳如是

梦江南 · 怀人(十首) 🔥

明 - 柳如是

杨花

明 - 柳如是

怆别

明 - 马湘兰

延秀阁和顾太湖韵

明 - 马湘兰

赋得自君之出矣二首

明 - 马湘兰

奉和诸社长小园看牡丹枉赠之作二首

明 - 马湘兰

菩萨蛮 · 秋闺

明 - 徐灿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 - 王世贞

五人墓碑记

明 - 张溥

核舟记

明 - 魏学洢

书怀

明 - 朱权

卖柑者言

明 - 刘基

阅江楼记

明 - 宋濂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 - 李攀龙

马上作

明 - 戚继光

夜泉 🔥

明 - 袁中道

且行且珍惜 🔥

明 - 无名氏

秋望

明 - 李梦阳

象祠记

明 - 王守仁

尊经阁记

明 - 王守仁

苦斋记

明 - 刘基

菩萨蛮 · 春闺 🔥

明 - 徐灿

西湖七月半

明 - 张岱

徐文长传

明 - 袁宏道

可楼记 🔥

明 - 高攀龙

北人食菱

明 - 江盈科

咏秋柳

明 - 纪映淮

养兰说

明 - 陶望龄

鹧鸪天 · 酬孝峙

明 - 钱继章

豫让论

明 - 方孝孺

沧浪亭记

明 - 归有光

浣溪沙 · 杨花

明 - 陈子龙

立冬

明 - 王稚登

送天师

明 - 朱权

送毛伯温

明 - 朱厚熜

更漏子

明 - 陈洪绶

谢张大寄紫白丁香花

明 - 陈洪绶

寄周元亮

明 - 陈洪绶

湖上

明 - 陈洪绶

故山 🔥

明 - 陈洪绶

梅墅舟还 🔥

明 - 陈洪绶

马蔺草

明 - 吴宽

画盆石菖蒲

明 - 唐寅

禹庙

明 - 马明衡

越王峥

明 - 王文辕

玉山斗门

明 - 王守仁

游秦望用壁间韵

明 - 王守仁

宝林寺

明 - 王守仁

鉴湖

明 - 王谊

亭山

明 - 王琥

夜过山阴

明 - 王稚登

访云门寺

明 - 刘宗周

马太守庙

明 - 汤绍恩

妙峰寺

明 - 祁彪佳

蕺山看梅

明 - 杜肇勋

山阴晚泊 🔥

明 - 李峻

梅山

明 - 陆相

同祁世培侍御泛镜湖

明 - 陈子龙

蝶恋花 · 镜湖帆影 🔥

明 - 张岱

兰亭

明 - 陶望龄

唐多令 · 寒食

明 - 陈子龙

望阙台

明 - 戚继光

亲政篇

明 - 王鏊

菜根谭 · 修身

明 - 洪应明

菜根谭 · 应酬

明 - 洪应明

菜根谭 · 评议

明 - 洪应明

菜根谭 · 闲适

明 - 洪应明

菜根谭 · 概论

明 - 洪应明

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明 - 程登吉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 - 宋濂

司马季主论卜

明 - 刘基

信陵君救赵论

明 - 唐顺之

报刘一丈书

明 - 宗臣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 - 茅坤

孤山月下看梅花

明 - 高濂

八卦田看菜花

明 - 高濂

虎跑泉试新茶

明 - 高濂

保俶塔看晓山

明 - 高濂

西溪楼啖煨笋

明 - 高濂

登东城望桑麦

明 - 高濂

三塔基看春草

明 - 高濂

初阳台望春树

明 - 高濂

山满楼观柳

明 - 高濂

西泠桥玩落花

明 - 高濂

天然阁上看雨

明 - 高濂

苏堤看新绿

明 - 高濂

东郊玩蚕山

明 - 高濂

三生石谈月

明 - 高濂

压堤桥夜宿

明 - 高濂

湖心亭采莼

明 - 高濂

湖晴观水面流虹

明 - 高濂

山晚听轻雷断雨

明 - 高濂

乘露剖莲雪藕

明 - 高濂

空亭坐月鸣琴

明 - 高濂

观湖上风雨欲来

明 - 高濂

步山径野花幽鸟

明 - 高濂

西泠桥畔醉红树

明 - 高濂

宝石山下看塔灯

明 - 高濂

满家巷赏桂花

明 - 高濂

三塔基听落雁

明 - 高濂

胜果寺月岩望月

明 - 高濂

水乐洞雨后听泉

明 - 高濂

资严山下看石笋

明 - 高濂

北高峰顶观海云

明 - 高濂

策杖林园访菊

明 - 高濂

雪霁策蹇寻梅

明 - 高濂

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

明 - 高濂

西溪道中玩雪

明 - 高濂

山头玩赏茗花

明 - 高濂

登眺天目绝顶

明 - 高濂

山居听人说书

明 - 高濂

扫雪烹茶玩画

明 - 高濂

雪夜煨芋谈禅

明 - 高濂

除夕登吴山看松盆

明 - 高濂

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明 - 高濂

满江红 · 咏竹

明 - 陆容

浪淘沙 · 秋

明 - 朱栴

踏莎行 · 晚景

明 - 陈霆

摸鱼儿 · 东洲桃浪,潇湘小八景词之三

明 - 王夫之

少年游(戏友人与女客对棋)

明 - 刘铉

画鸡

明 - 唐寅

一剪梅 · 咏柳

明 - 夏完淳

西河驿

明 - 庞尚鹏

双调 · 天香引 · 西湖感旧

明 - 汤式

双调 · 蟾宫曲

明 - 汤式

正宫 · 小梁州 · 九日渡江

明 - 汤式

双调 · 庆东原 · 京口夜泊

明 - 汤式

正宫 · 小梁州 · 扬子江阻风

明 - 汤式

中吕 · 谒金门 · 落花二令

明 - 汤式

西游记 · 第一回 ·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回 ·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回 ·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回 ·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回 ·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回 ·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回 ·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回 ·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回 ·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回 ·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一回 ·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二回 ·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三回 ·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四回 ·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五回 ·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六回 ·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七回 ·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八回 ·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十九回 ·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回 ·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一回 ·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二回 ·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三回 ·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四回 ·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五回 ·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六回 ·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七回 ·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八回 ·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二十九回 ·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回 ·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一回 ·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二回 ·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三回 ·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四回 ·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五回 ·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六回 ·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七回 ·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八回 ·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三十九回 ·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回 ·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一回 ·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二回 ·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第四十三回 ·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四回 ·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五回 ·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六回 ·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七回 ·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八回 ·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四十九回 ·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回 ·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一回 ·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二回 ·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三回 ·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四回 ·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五回 ·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六回 ·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七回 ·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八回 ·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五十九回 ·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回 ·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一回 ·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二回 ·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三回 ·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四回 ·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五回 ·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六回 ·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七回 ·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八回 ·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六十九回 ·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回 ·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一回 ·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二回 ·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三回 ·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四回 ·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五回 ·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六回 ·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七回 ·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八回 ·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七十九回 ·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回 ·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一回 ·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二回 ·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三回 ·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四回 ·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五回 ·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六回 ·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七回 ·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八回 ·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八十九回 ·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回 ·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一回 ·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二回 ·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三回 ·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四回 ·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五回 ·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六回 ·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七回 ·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八回 ·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九十九回 ·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明 - 吴承恩

西游记 · 第一百回 ·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明 - 吴承恩

三国演义 · 第一回 ·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回 ·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回 ·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回 ·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回 ·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回 ·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回 ·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回 ·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回 ·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回 ·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一回 ·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二回 ·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三回 ·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四回 ·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五回 ·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六回 ·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七回 ·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八回 ·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十九回 ·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回 ·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一回 ·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二回 ·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三回 ·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四回 ·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五回 ·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六回 ·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七回 ·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八回 ·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二十九回 ·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回 ·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一回 ·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二回 ·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三回 ·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四回 ·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五回 ·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六回 ·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七回 ·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八回 ·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九回 ·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回 ·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一回 ·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二回 ·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三回 ·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四回 ·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五回 ·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六回 ·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七回 ·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八回 ·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九回 ·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回 ·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一回 ·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二回 ·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三回 ·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四回 ·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五回 ·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六回 ·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七回 ·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八回 ·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五十九回 ·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回 ·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一回 ·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二回 ·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三回 ·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四回 ·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五回 ·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六回 ·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七回 ·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八回 ·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六十九回 ·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回 ·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一回 ·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二回 ·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三回 ·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四回 ·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五回 ·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六回 ·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七回 ·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八回 ·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七十九回 ·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回 ·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一回 ·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二回 ·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三回 ·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四回 ·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五回 ·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六回 ·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七回 ·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八回 ·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八十九回 ·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回 ·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一回 ·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二回 ·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三回 ·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四回 ·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 ·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六回 ·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七回 ·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八回 ·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九十九回 ·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回 ·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一回 ·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二回 ·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三回 ·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四回 ·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五回 ·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六回 ·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七回 ·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八回 ·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九回 ·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回 ·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一回 ·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二回 ·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三回 ·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明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第一百二十回 ·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明 - 罗贯中

水浒传 · 第一回 ·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回 ·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回 ·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回 ·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回 ·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回 ·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回 ·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回 ·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回 ·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回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一回 ·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二回 ·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三回 ·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四回 ·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五回 ·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六回 ·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七回 ·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八回 ·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十九回 ·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回 ·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一回 ·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二回 ·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三回 ·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四回 ·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五回 ·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六回 ·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七回 ·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八回 ·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二十九回 ·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回 ·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一回 ·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二回 ·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三回 ·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四回 ·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五回 ·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六回 ·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七回 ·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八回 ·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三十九回 ·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回 ·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一回 ·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二回 ·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三回 ·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四回 ·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五回 ·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六回 ·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庄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七回 ·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八回 ·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四十九回 ·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回 ·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一回 ·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二回 ·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三回 ·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四回 ·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五回 ·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六回 · 回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七回 ·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八回 ·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五十九回 ·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回 ·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一回 ·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二回 ·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三回 ·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四回 ·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五回 ·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六回 ·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七回 · 宋江赏马步三 关胜降水火二将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八回 ·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六十九回 ·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回 ·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一回 ·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二回 · 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闹东京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三回 ·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四回 ·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五回 ·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六回 ·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七回 ·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八回 ·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七十九回 ·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回 ·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一回 ·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二回 ·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二回 ·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四回 ·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五回 ·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六回 ·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七回 ·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八回 ·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八十九回 ·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回 ·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一回 ·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二回 ·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三回 ·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四回 ·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五回 ·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六回 ·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七回 · 陈瓘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八回 ·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九十九回 ·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回 ·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瓘宋江同奏捷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一回 · 谋坟地阴险产逆 踏春阳妖艳生奸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二回 ·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三回 ·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四回 ·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五回 ·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六回 ·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汨没破坚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七回 ·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八回 ·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零九回 ·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回 ·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一回 ·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二回 ·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三回 ·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明 - 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二十回 ·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明 - 施耐庵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八

明 -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九

明 - 王守仁

西湖梦寻 · 总记

明 -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片石居

明 - 张岱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孤山

明 - 张岱

黄河夜泊

明 - 李流芳

人月圆 · 壬午生日,时初遇会庆节,至翌日小集

明 - 张纲

贺圣朝 · 留春

明 - 俞彦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步月

明 - 沈宜修

凤凰台上忆吹箫 · 代人恨别

明 - 沈宜修

百字令 · 刘邦彦招饮竹东馆赏桂花

明 - 史鉴

百字令 · 赠妓

明 - 史鉴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明 - 张居正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节选)

明 - 李贽

内乡县衙楹联

明 - 无名氏

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明 - 冯梦龙

拟连珠

明 - 刘基

一花独放不是春

明 - 无名氏

公生明廉生威

明 - 年富

礼记章句·中庸衍

明 - 王夫之

尚书引义·太甲二

明 - 王夫之

思问录·外篇

明 -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

明 - 王夫之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

明 - 冯梦龙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

明 - 张居正

冬至

明 - 龙辅

兰花

明 - 刘基

陶庵梦忆 · 卷七 · 浴雪龙山

明 - 张岱

陶庵梦忆 · 卷一 · 木犹龙

明 - 张岱

陶庵梦忆 · 卷一 · 吴中绝技

明 - 张岱

陶庵梦忆 · 卷五 · 扬州清明

明 - 张岱

陶庵梦忆 · 卷七 · 西湖香市

明 - 张岱

清平乐

明 - 杨基

念奴娇 · 自述 🔥

明 - 高启

木兰花慢 · 金故宫太液池白莲

明 - 瞿佑

疏帘淡月 · 秋柳

明 - 高启

昭君怨

明 - 马洪

霜天晓角

明 - 陈继儒

柳梢青

明 - 孙承宗

满江红 · 和王昭仪 🔥

明 - 吴昜

柳梢青

明 - 张煌言

满江红 · 大风泊黄巢矶下 🔥

明 - 金堡

贺新郎

明 - 彭孙贻

水龙吟 · 登瓜步江楼

明 - 徐之瑞

踏莎行

明 - 吴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