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去:离开。
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zhēn):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丘垄(lǒng):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wū)株”句: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杇,涂抹。一作“朽”。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没(mò):一作“殁”,死。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简介

此诗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第四首。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佳句

  •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翻译

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女侄子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乾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
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光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
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评价

现代朱光潜《陶渊明·他的情感生活》:儒、佛两家费许多言语来阐明它,而渊明灵心进发,一语道破。读者在这里所领悟的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趣、一种胸襟、一种具体的人格。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终当归空无”,岂可不领林野娱乎?

评论区